<acronym id="v8uv8"></acronym>

        1. <acronym id="v8uv8"></acronym>
          首頁 公司動態 新聞詳情
          冷敷在骨科的應用!
          責任編輯:藍名醫療閱讀量:發表時間:2023-03-06 15:33:29

          骨科

          骨科是各大醫院最常見的科室之一,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、生理與病理,運用藥物、手術及物理方法保持和發展這一系統的正常形態與功能。

          骨創傷患者最常遇到的問題:1)肢體腫脹、疼痛;2)關節攣縮、活動受限;3)肌肉萎縮、肌力下降;4)承重及平衡功能下降;5)步態異常;6)骨質疏松;7)心肺功能下降;8)生活自理能力低下?。

          骨科康復的主要任務?:1)消除腫脹和疼痛,加速創傷愈合;2)維持/增加ROM,預防攣縮畸形;3)增強肌力,預防肌肉萎縮;改善承重及平衡功能,矯正異常步態;4)預防骨質疏松;5)增強心肺功能;6)提高ADL及職業勞動能力;7)提高生活質量(QOL)。

          那么消腫、止痛是骨科治療康復中首要解決的問題。

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冷敷在骨科的應用

          冷敷是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因子(如冷水、冰、蒸發冷凍劑等) 敷于病變部位,使毛細血管收縮,減輕局部充血,減緩組織細胞代謝,減輕炎癥反應、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從而能有效減輕患肢腫脹和疼痛,減少骨筋膜室綜合征、創傷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,為提早實施手術爭取時間,可以縮短住院時間、減輕患者經濟負擔,提高病床周轉率、利于術后功能恢復。

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冷敷的適應癥

          1.四肢骨折和軟組織損傷:冷敷可有效鎮痛、抑制腫脹,減少出血和皮膚水皰形成,降低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風險,縮短術前準備時間,簡化治療過程,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。

          2、四肢術后:局部冷敷可減少鎮痛、止血、消腫藥物的使用,減輕組織腫脹程度,減少血腫形成和術后引流量,降低傷口感染風險??s短術后恢復時間,提高患肢舒適度等。各種四肢手術后均可局部冷敷治療,包括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,皮膚軟組織損傷術后,各種關節鏡術后,髖、膝關節人工置換術后等。

          3、運動損傷:局部冷敷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運動損傷急性期標準治療措施之一,配合適度加壓包扎,可有效緩解疼痛、減少出血、減緩腫脹、降低炎癥水平,最大限度保護即刻和遠期運動功能。

          4、疏松軟組織損傷:頭面頸、會陰等皮膚軟組織疏松區域,輕微外力即可引起顯著的軟組織腫脹或血腫。冷敷可有效抑制腫脹、減少出血、縮短病程,降低血腫形成、組織壞死和窒息的風險。

          image.png


          冷敷的應用時間

          骨科創傷發生后的72小時為創傷急性期。急性期內冷敷治療,可有效緩解疼痛、減輕組織腫脹程度、減少局部出血,發揮冷敷治療的最大效用。所以創傷后48小時到72小時內冷敷治療是最佳時機。

          局部冷敷30~60分鐘后,用冷敷的部位小血管就會出現10~15分鐘的擴張,出血、滲出、疼痛則相應增加.這是冷療的“繼發反應”,是機體避免冷損傷而引起的“防御反應”;此時若繼續原有冷敷,效果將大大降低。所以間斷冷敷較持續冷敷效果好,單次冷敷30-60分鐘,間隔30-60分鐘。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局部溫度變化,冰袋不可直接接觸皮膚,觀察患肢末梢血運,防治凍傷。

          image.png